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6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99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44篇
妇产科学   34篇
基础医学   189篇
口腔科学   113篇
临床医学   251篇
内科学   232篇
皮肤病学   30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6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24篇
综合类   544篇
预防医学   162篇
眼科学   40篇
药学   449篇
  1篇
中国医学   190篇
肿瘤学   11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212篇
  2012年   418篇
  2011年   307篇
  2010年   226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陈慧琳  叶海丹 《全科护理》2021,19(12):1726-1728
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性I型高草酸尿症患儿行肝肾联合移植术的临床资料,总结该患儿围术期的护理特点。术后住院期间虽出现过急性排斥反应、胆道狭窄和反复尿路结石,但经过临床积极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临床症状均缓解,术后肝肾功能恢复良好,患儿存活至今,定期随访。原发性Ⅰ型高草酸尿症虽然较罕见,但是病情发展严重,而且儿童病人行肝肾联合移植术护理难度较成人大,严密的症状观察,及早发现,积极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42.
建立稳定的树脂-牙本质混合层是提高修复体粘接耐久性的有效方法。交联剂对牙本质的生物改性可增强胶原的力学性能及抗酶解性,抑制脱矿进程并促进牙本质再矿化,具有预防龋齿以及改善粘接剂性能的临床价值。本文分类阐述不同交联剂对牙本质Ⅰ型胶原的生物改性作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应用3dMD?面部三维成像系统研究拔牙矫治对青少年骨性Ⅰ类错 畸形面部软组织三维特征的影响,为正畸矫治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2016—2019年期间于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青少年骨性Ⅰ类患者50例,其中拔牙组25例,非拔牙组25例为对照组,应用3dMD?收集正畸治疗前后的面部三维图像数据,通过3dMD? vultus软件测量线距、角度、体积变化,应用SPSS 20.0统计分析软件对各项测量指标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正畸治疗后,在线距方面,拔牙组、非拔牙组前下面高变化量分别为(0.28 ± 2.28)、(1.85 ± 2.1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238,P = 0.031);拔牙组下颌高、颏高、唇宽变化量分别为(-0.52 ± 2.31)、(-1.14 ± 2.64)、(-1.33 ± 3.62)mm,非拔牙组则分别为(1.64 ± 2.42)、(0.93 ± 2.51)、(1.40 ± 2.1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下颌高 = -2.878,P下颌高 = 0.007;t颏高 = -2.506,P颏高 = 0.017;t唇宽 = -2.942,P唇宽 = 0.006)。在角度方面,拔牙组、非拔牙组鼻唇角变化量分别为4.91° ± 3.12°、1.50° ± 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692,P = 0.011);拔牙组、非拔牙组颏唇角变化量分别为-0.24° ± 6.83°、4.82° ± 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373,P = 0.023);拔牙组、非拔牙组唇角变化量分别为-16.80° ± 12.65°、-1.04° ± 1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4.171,P<0.001)。在体积方面,拔牙组、非拔牙组唇部变化量分别为(-0.66 ± 1.24)、(0.46 ± 1.43)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584,P = 0.014);拔牙组、非拔牙组颏部变化量分别为(-0.16 ± 0.94)、(0.65 ± 0.91)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766,P = 0.009)。 结论(1)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对患者面下1/3水平向无明显影响,但对面下1/3的垂直向影响有差异,非拔牙较拔牙矫治更易导致面部高度的增加;(2)开唇露齿的青少年患者经拔牙矫治可有效改善颏、唇部形态;(3)对于面部消瘦、颧部凸出的患者,应慎重拔牙矫治。  相似文献   
44.
目的对3种消毒剂在体检中心物体表面消毒的消毒效果及使用成本进行比较,为体检中心优选合适的物体表面消毒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分别使用I型复合双链季铵盐卫生湿巾、500mg/L含氯消毒剂、75%乙醇擦拭消毒健康体检中心采血台、彩超机和乳腺红外线诊断仪的表面,在消毒前、消毒后即刻、消毒后30min及1h分别对各区域进行棉拭子涂抹采样及培养。结果受检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数采血台为(78.4±6.2)cfu/cm2,彩超机为(36.2±2.1)cfu/cm2,乳腺红外线诊断仪为(45.9±3.0)cfu/cm2。3种消毒剂消毒后各时间点采样菌落数与消毒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I型复合双链季铵盐卫生湿巾消毒效果在消毒后即刻、消毒后30min及1h优于500mg/L含氯消毒剂、75%乙醇(P0.05,P0.01);每次消毒成本I型复合双链季铵盐卫生湿巾最低。结论 3种消毒剂对各监测表面均有良好的消毒效果,但I型复合双链季铵盐卫生湿巾的消毒持续效果优于其他两种,且使用成本低,使用方便、侵蚀性小,适用于体检中心物表消毒。  相似文献   
45.
目的 观察感染日本血吸虫的新西兰兔肝脏Ⅰ型和Ⅲ型胶原的动态变化以及γ 干扰素 (IFN γ)对Ⅰ型和Ⅲ型胶原的降解作用。方法 日本血吸虫感染兔在感染后不同时期取 8只病兔肝脏 ,作常规石蜡切片 ,分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α SMA染色、伊红染色和天狼红染色 ,并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Ⅰ型和Ⅲ型胶原分布情况 ,计算机图像分析计算胶原含量。感染 16wk后 ,给予吡喹酮治疗 ,IFN γ治疗 8wk ,停药观察 4wk。观察IFN γ对Ⅰ型和Ⅲ型胶原沉积的降解作用。结果 感染日本血吸虫的病兔Ⅰ型胶原在第 8周时占总面积百分比的 5 73± 3 40 ,至第2 8周时达总面积百分比的 40 14± 17 0 0 ,约增加了 7倍 ;Ⅲ型胶原则由第 8周时总面积百分比的 1 15± 1 34增加到6 80± 5 19。α SMA阳性细胞表达数则由 2 8± 1 0增加至 7 3± 1 5。自血吸虫感染 16wk开始采用IFN γ治疗 ,8wk后 ,IFN γ治疗组的Ⅰ型和Ⅲ型胶原所占面积百分比分别由原来的 18 5 1± 7 5 2和 4 63± 3 64下降为 2 4wk时的3 0 9± 1 5 4和 0 40± 0 37(P <0 0 1) ,模型对照组和吡喹酮治疗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1)。停药 4wk后IFN γ治疗组的Ⅰ型和Ⅲ型胶原所占面积百分比均有所回升 (P <0 0 5 )。结论 IFN γ对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新西兰兔肝纤  相似文献   
46.
目的:评价流式荧光法在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Ⅱ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评价流式荧光法检测 PGⅠ/Ⅱ的精密度,通过检测临床血清标本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进行方法学比对,初步建立健康人群 PGⅠ、PGⅠ/PGⅡ比值的参考值范围,并应用流式荧光法检测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癌患者血清。结果PGⅠ检测批内变异系数(CV批内)为4.26%~5.35%,批间变异系数(CV批间)为6.73%~7.75%。PGⅡ检测 CV批内为5.48%~6.42%,CV批间为8.46%~8.85%。与 ELISA 方法进行方法学比对存在线性关系,线性方程分别为 PGⅠ:Y =0.911X -22.635(r =0.966,P <0.05);PGⅡ:Y =0.892X -0.548(r=0.980,P <0.05)。PGⅠ和 PGⅠ/PGⅠ比值的参考区间下限分别为32.77 ng/mL、4.16。萎缩性胃炎和胃癌患者血清 PGⅠ水平和 PGⅠ/PGⅡ比值明显低于浅表性胃炎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流式荧光法可以实现PGⅠ、PGⅡ的并行测试,方法学性能良好,可以提高检测效率,流式荧光法对血清 PGⅠ和 PGⅡ的测定可以为早期胃癌和萎缩性胃炎的筛查及诊断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机械牵张应力对体外培养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颈椎韧带成纤维细胞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 OPLL 与颈椎外伤但无后纵韧带骨化(非OPLL)患者(各15例)行前路颈椎手术治疗,术中取韧带标本。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细胞体外培养,免疫细胞化学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胞质波形蛋白。采用 Flexercell 4000细胞加载培养系统分别对两组患者第3代细胞进行机械牵张应力加载,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两组成纤维细胞应力刺激前及刺激后12、24 h 成骨特异性指标骨钙素、碱性磷酸酶与Ⅰ型胶原 mRNA 表达。结果免疫细胞化学及免疫荧光检测显示胞质波形蛋白呈阳性表达。OPLL组后纵韧带成纤维细胞经机械牵张应力刺激12 h后,骨钙素、碱性磷酸酶及Ⅰ型胶原 mRNA 表达明显升高,应力刺激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非OPLL组应力刺激前后骨钙素、碱性磷酸酶及Ⅰ型胶原 mRNA 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机械牵张应力可促使OPLL患者后纵韧带成纤维细胞骨钙素、碱性磷酸酶及Ⅰ型胶原mRNA表达增加,促进其骨化,其在OPLL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8.
不同糖耐量状态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水平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在不同糖耐量状态下的水平变化。方法将212例受试者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NC 组)、糖耐量受损组(IGT 组)和2型糖尿病组(T2DM 组),比较血糖与胰岛素之间的关系。将IGT 组和 T2DM 组根据胰岛素抵抗程度分为非胰岛素抵抗组和胰岛素抵抗组,比较胰岛素抵抗指数和空腹血清 IGF-Ⅰ水平的不同。结果 IGT 组和 T2DM 于 NC 组比较,血清 IGF-Ⅰ水平较低,T2DM 组血清 IGF-Ⅰ水平更低(P <0.05)。胰岛素抵抗组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非胰岛素抵抗组,血清 IGF-Ⅰ水平则低于非胰岛素抵抗组(P <0.05)。结论 IGF-Ⅰ可能参与胰岛素抵抗,与糖代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雌激素α受体(ERα)基因多态性与产后抑郁障碍发生的关联性,为产后抑郁障碍发生的病因机制提供遗传学证据,进而为疾病基因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产后抑郁障碍产妇(产后抑郁组)与健康产妇(正常对照组)各45例,运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法、基因记数法统计两组ERα基因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析ERαPvuⅡ和XbaⅠ多态性与产后抑郁的关联性。结果产后抑郁组与正常对照组ERαPvuⅡ基因型及等位基因(P与p)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抑郁组与正常对照组ERαXbaⅠ基因型及等位基因(X与x)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αPvuⅡ与XbaⅠ联合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αPvuⅡ基因多态性与产后抑郁障碍发病有相关性,XbaⅠ基因型突变对于产后抑郁障碍发病无相关性,联合基因分析,产后抑郁产妇与健康产妇整体基因型分布相似。  相似文献   
50.
目的尝试在纯钛钛片表面构建胶原/透明质酸聚电解质复合膜涂层,并评价其生物相容性。方法纯钛钛片表面经打磨抛光及氧化性混酸溶液处理,得到表面富含钛羟基的基底面(设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接着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将I型胶原和透明质酸引入到钛片表面(设为实验组)。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接触角实验对两组钛片的表面进行表征。最后,在两组钛片表面培养成骨前体细胞,检测其早期粘附、增殖及分化的能力。结果 SEM结果显示,对照组钛片的表面非常平整,高倍镜下发现其表面有很多直径为数十纳米的颗粒状结构。而实验组钛片的表面也很光滑,高倍镜下也可见很多纳米颗粒,但其直径较对照组为小。XPS分析发现实验组钛片表面元素成分氮的含量随着组装层数的增加而不断升高。接触角实验显示实验组钛片表面的可湿性随着钛片表面聚电解质组装层数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实验组钛片表面的接触角较对照组小。实验组钛片明显促进了成骨细胞的早期粘附(P<0.05),而且培养在实验组钛片表面的细胞增殖得更快(P<0.05)。同时,在实验组钛片表面生长的成骨细胞分化能力更强。结论 I型胶原和透明质酸能够被成功的组装到纯钛钛片表面,该涂层结构有利于成骨前体细胞的生长,显示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